终身Coder,可以吗?
梁斌:终身Coder,可以吗?(图灵访谈) 《码农》电子刊迎来了第一位受访Coder——梁斌同学。今年3月梁斌同学心血来潮,创建了10年老码农群,意外引起各路大牛关注,很多重量级的Coder纷纷加入,仅仅10天后码农群就开始了第一次Social活动。此外,梁斌也在探索如何延长码农的技术生命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码农的看法。
图灵访谈之二十九:专访梁斌
《码农》电子刊迎来了第一位受访Coder——梁斌同学。今年3月梁斌同学心血来潮,创建了10年老码农群,意外引起各路大牛关注,很多重量级的Coder纷纷加入,仅仅10天后码农群就开始了第一次Social活动。此外,梁斌也在探索如何延长码农的技术生命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码农的看法。
人物介绍:梁斌 @梁斌penny
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,THUIRDB和微博寻人的Coder,《走进搜索引擎》、《深入搜索引擎》作者,10年老码农群群主,微博寻人的创始人。
图灵社区:为什么您会想建这样一个10年老码农群呢?
梁斌:很多人说,编码这活干到35岁就到头了,继续编码,不从事管理岗,职业的不安全感越来越高。我就思考中国能不能有10年以上的老码农,老码农怎么延长自己的技术生命。建这个群的想法就自然出来了——10年老码农聚在一起,意在抱团取暖。
10年老码农群里有各种各样身份的人,创业的、当老大的、编程的。码农有需要的时候,可以在群里寻求帮助,大家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举个例子,比如说我,现在从清华毕业,年纪也大了,不好找工作,做的软件也没人买,但群里有人知道你的价值,知道梁斌还能当个仓库保管员(笑),这样机会就来了。也有很多公司,特别是初创公司程序员都是新人,非常需要有经验的老码农来凝聚开发团队。有这种需求的时候,他们会直接来这个群找。类似的信息都会在群里流动,我们算是把肉都揽到自己锅里了……
而且如果有天美帝问,为什么中国没有10年、20年以上编码的人?这个群也算是一个回应,总不能答曰中国人思维活跃、性情奔放,不爱长期做一件事情吧。
图灵社区:为什么很多人毕业选择工作时,对编码还很有热情,但经过多年工作,却不爱这行了?
梁斌:我觉得有很多原因,而且想明白这些原因都很难。
第一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虽然你的年纪大了,但公司或者团队对你的期望还是跟年轻人一样——输出大量的代码,但你的精力已经无法匹敌年轻的时候,不能直接跟新码农拼了。但老码农在其他方面是有优势的,经验很丰富、很值钱,就会转而考虑从事别的工作。
第二,这个社会的诱惑特别多,无论是创业的诱惑,还是做管理层赚大钱的诱惑。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,你还能安心地编程吗?许多跟你一样的人选择其他机会后,价值发挥得比你大得多。你虽然还很热爱编码,但是当老婆揪着耳朵说“你看某某编码水平还没你高,车子买了,游艇买了,国外都去了好几次”,或者在同学聚会看到旧同学各有发展的时候,就会感受到压力,毕竟人不可能永远穷下去。
图灵社区:国外的程序员有这种问题吗?
梁斌:国外多少也有一些,但国外10年以上靠纯编程为生的人,比国内要多得多。因为作为Coder,他们的价值是被社会认可的。管理层和编码人员待遇差距没有那么大。编码的人买得起房,买得起车,可能买不起游艇,但他热爱编码,不在乎这个。但如果管理层房车都有了,编码的人还要租房子,内心就很难平衡了。就算自己安得其乐,家里人也会有意见。如果社会认可我们的价值,如果编码这件事能带来足够的荣耀,还会有这么多人转行吗?
说远一点,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界加班这么多,干活那么快?一个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的钱都是美国人出的。在中国,创业公司想要融资,走银行这条路基本走不通,90%以上都是从美国融资,那么投资方就会对你有很高的要求,比如一年内用户数要增长到多少。中国互联网业界有个共识,代码不用写很好,因为万一企业黄了,代码写得再好都没有用,而请一个老码农的钱可以请好几个新手。在这种情况下,初创阶段的公司为了快,就会请一些一般的人,等公司火起来之后,才会去招牛人。这种浮躁的心理让整个行业认为程序员的价值只在干活“快糙猛”。
图灵社区:作为这个群的群主,你现在是想去做管理还是想去编程,想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?
梁斌:我自己摸索出一条路——“个体户技术输出模式”,就是我自己或者带小团队做一份技术,输出给多个客户。可能从每个公司取得的收入不是特别多,但足够养活我和团队,这样我们可以专心做我们想做的技术,让自己的技术生命继续往下走。为了保持独立性,我可能终身都不会去某一家公司,而且我觉得我有责任摸索一条能够延续技术生命的路,让码农们看到,继续编码是有路走的。
图灵社区:这个模式的可行性在哪里?
梁斌:这个模式通过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来争取客户。因为在中国,通过高质量代码来赚钱是非常难的。举个例子,同样是一千万行乘一百亿列的矩阵运算,如果你我都在两个小时内运算完,那么在客户眼里,我们就是一样的,虽然请个行家来看,可能我的代码质量优于你10倍,但我绝对没可能拿到十倍的钱。只有当你能做一百行乘一千维的小矩阵,而我却能完成更大的矩阵运算时,才会有人买我的帐。
图灵社区:图灵即将发行一些电子书,对此您有什么看法?
梁斌:据我所知,现在很多人看不进书,原因在于书太难。我认识的人中,还没有一位能看完Knuth的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,当然这套书很深,但其他书能看懂的人也不多。所以仅仅开放电子书是不够的,这一步只是从0走到了1,你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,帮助读者真正学会。
图灵社区:码农群有一个主题,是“让码农Social起来”,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呢?
梁斌:我认识的很多码农都比较“宅”,跟机器待时间长了,有些人当众发言都很困难,社交能力非常差。想想看,10年码农,社交能力还差,长得又不怎样,怎么办啊!一个方法就是社交起来,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价值。群里的人都是老码农了,彼此间进行沟通是很容易的,Social起来之后,不同背景的人彼此了解,就能够迸发出更多火花。
码农需要Social,说到底也是出于安全感。我们面临人生、家庭、职业、社会各种困惑,不Social就容易变得愤青、偏激、爱吵架。这个群里的人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,Social起来更容易感受到编码的快乐和荣誉感。
图灵社区:确实,社交起来彼此都能有所收获。《码农》电子刊的部分灵感也是来源于此,好多人说这个名字是自毁长城,您怎么看?
梁斌: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管自己叫“程序员”?这个听起来光彩多了,但是社会不认可。他们不觉得程序员有多大的价值,索性我们就自贬一分,叫自己“码农”。如果我们像国外程序员那样被尊重,又何苦这么无聊?现在很多公司要么是产品经理驱动,要么是销售驱动。程序员如果永远出于被驱动的状态,就会逐渐丧失主动性。
其实程序员并不要求多大的权利,只要有正常的发言渠道,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行了。我觉得你们做好一件事就行——就是给那些默默无闻的码农一个发声的渠道,让他们有荣誉感。我们这些人,不是什么经理,也非各种总监,更没有身负××长的光环,不能忽悠广告,也输出不了什么趋势,顶多是个高级程序员,就是在第一线干活的人,在你什么都不能给他的时候,荣誉感非常重要。
图灵社区:老码农自身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排斥新技术,不开放,创新力不足等,使得职业上的不安全感越来越高?
梁斌:确实是,现在让我学一门新技术,我也不太愿意,也因此放弃了很多的机会。因为白纸一张的时候你可以随便选择,但厚厚的油画就再难涂抹。现在技术淘汰速度特别快,有时不懂新技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,所以一些必备的东西还是要学习的。但老码农们肯定会走到这么一天——无法再学习新东西,所以我现在想尝试类似“学徒”这样的制度,老码农虽然学习能力不足,但眼界在,可以让年轻人去学习,我们给予一些指导,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员架构起来。
图灵社区:谢谢梁斌接受我们的采访,希望有一天,我们能够消灭“码农”这个称号,大家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,那时《码农》也可以改名叫《编程人生》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来自:图灵社区
网址:http://www.ituring.com.cn/article/6471
杨帆 发表于 2012-07-17 15:19